篳篥
文章出處:順笛吧網責任編輯:聶藝林作者:順笛吧人氣:
0 發表時間:2017-10-08 22:05:14
篳篥
篳篥(bì lì),即觱篥。它的管身是木制的,上面開有八孔(前七后一)。管口插一葦制的哨子而發音。管也分大、中、小三種,以及雙管和加鍵管。大的管約33厘米長,中的24.5厘米長,小的18厘米長。大管比小管低四度,音色高亢,在北方管樂中常常用于領奏。管的制造及演奏技術都有了較大的發展。經過改革的管,音域擴展為兩個八度又六個音,而加鍵管還能演奏十二半音,在合奏和獨奏中發揮了更大的效能。在樂隊中常使用的有中音管、低音管和加鍵管。所謂雙管也就是兩支管并排扎結在一起演奏,口含兩個簧哨,雙手同時按兩管的音孔,而發出雙音,用于民族樂隊合奏與獨奏。管子的音色響亮、清脆、個性強,音量大,模仿和表現力很強。這種樂器用途廣,多用于地方戲曲、民間管樂合奏、寺院音樂等。篳篥分有大篳篥、小篳篥等種類,聲音低沉悲咽,故有悲笳和悲篥之稱。起初篳篥是用羊角和羊骨制成,而后改由竹制、蘆制、木制、楊樹皮制、桃樹皮制、柳樹皮制、象牙制、鐵制、銀制等等,而以竹制最為普遍,制作較易。至今我們?吹胶⒆觽冇昧ψ魍婢,其制法是將手指粗的柳枝抽去其中的柳骨。保留著完整的柳皮,成一空筒,也可以管腔上穿孔,即成為柳皮篳篥。推想起來,若用桃枝制作,也就是桃皮篳篥了。篳篥在漢魏時代由西域龜茲傳入內地,至唐代已盛行中原。成為唐代宮廷十部樂中的主要樂器。隋唐宴享的胡樂中,以龜茲樂為主,此外天竺樂、疏勒樂、安國樂、高昌樂中都有篳篥。當然就許多著名的篳篥演奏家,如安萬善、尉遲青、董庭蘭、李龜年、敬納、張野狐、王麻奴、薛陽陶等,其中有不少是從絲綢之路東來的少數民族藝術家。
此文關鍵字:篳篥